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从田间到舌尖的产业升级 中宁枸杞“链”出百亿产值

时间:2025年07月10日        来源:新消息报

中宁枸杞加工生产线。

鲜红饱满的枸杞果实压弯了枝条。

原浆铺子的枸杞饮品。

七月的骄阳,照耀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大地上,黄河水蜿蜒流淌,滋养着两岸万亩枸杞园。园中枝头橙红点点,饱满的果实压弯了枝条,空气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7月8日至9日,以“杞福天下共享健康”为主题的第八届枸杞产业博览会在中宁县举行,吸引了60余家参展企业、数千名客商和游客,共同见证枸杞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广阔商机。

博览会签约15.83亿元

舌尖上的枸杞玩出新花样

走进中宁县杞乡黄河体育中心主会场,一片红火景象映入眼帘。枸杞产品展览展示区内人流如织,商机涌动。60个精心布置的展位依次排开,展品丰富多样:晶莹剔透的枸杞原浆、蕴含科技精华的枸杞精肽与酵素、精致典雅的枸杞化妆品……各类枸杞精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这不仅是一场农产品展销,更是枸杞产业全链条、高价值发展的集中展示,体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活力。

“红枸杞柠檬茶添加了枸杞原浆,好喝又健康!”在原浆铺子展台前,工作人员的介绍吸引了众多参展者驻足,大家品尝后都赞不绝口。一旁的枸杞冰淇淋也备受欢迎,机器运转不停,不到3个小时就售罄了。

为让枸杞制品更普及,不少厂商尝试将其融入饮料。连续8届参加枸杞产业博览会的宁夏厚生记枸杞饮品股份有限公司,这次带来了招牌饮品,酸酸甜甜的口感与枸杞的功能性结合,令人回味无穷。“我们每年都参展,既希望推广产品,也想了解产业发展现状,为新品研发提供思路。”该公司市场总监程勇表示。

近年来,中宁枸杞产业敏锐把握市场机遇,积极研发符合年轻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枸杞巧克力、饮料、面膜等新品迭出,其背后是当地加工技艺的持续提升。“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化、高品质化已成为行业共识。”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逢春说。

专程从广东赶来参展的采购商赵女士仔细比较着各展位的枸杞制品,不仅看品相,更关注营养成分的保留。“中宁枸杞是公认的道地药材。参展的很多企业都推出了契合现代人健康需求的新产品,我非常看好,期待引入南方市场。”赵女士说。

这份来自市场的热切认可,在第八届枸杞产业博览会签约仪式上转化为沉甸甸的合作果实。来自宁夏的23家枸杞企业代表与采购商、合作伙伴轮番登台、郑重落笔。此次签约涵盖原料采购、产品销售、技术合作等多个维度,23家枸杞企业签订购销合同1000余份,总金额高达15.83亿元。签订招商引资及战略合作协议28份,金额53.63亿元。这一串亮眼的数字,不仅彰显了中宁枸杞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产业活力,更预示着这些凝聚着科技与匠心的枸杞产品,将通过更畅通的渠道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为宁夏枸杞产业的持续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加工“结果”专利“开花”

扫码可追溯枸杞“前世今生”

如果说“道地”是中宁枸杞的灵魂,创新则是其迈向高价值链的引擎。枸杞花蜜、原浆饮品、冰淇淋、枸杞籽油……第八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上,中国枸杞研究院与15家企业联合发布了30余款枸杞新品,与会嘉宾共览创新成果、共话产业未来。

“这是我们新研发的露酒,上市至今销售额已达6000万元。这款枸杞酒降低了含糖量,添加了中草药,在沿海地区很受欢迎。”宁夏红中宁生产基地厂长张建波介绍。

从科技前沿突破到精深加工硕果,从传统饮品升级到跨界融合新品,从便捷养生选择到特色酒饮魅力……这些突破传统、引领健康消费潮流的枸杞新品与爆款,凝聚了科研智慧与匠心工艺,是产业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多元化消费场景迈进的有力佐证。

近年来,中宁县大力推动枸杞产业创新发展,成立中宁枸杞产业创新研究院,汇聚8位两院院士,建设17个实验室、6个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全县枸杞企业拥有8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6项),枸杞胶囊、糖肽、清汁等2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已实现产业化生产。

中宁县积极推动枸杞加工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建成中宁县枸杞加工城、枸杞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新水农产品加工园区,枸杞加工企业达124家(其中规上企业15家)。支持企业扩产增线,加快实施高端锁鲜枸杞、生态红茶、乳酸菌等重点项目,创新推出枸杞口红、巧克力、面膜等10大类1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加工转化率达37.8%。同时,培育80余个自主品牌,占宁夏品牌总量的70%以上。

博览会期间,备受瞩目的宁夏枸杞“三标一码”和中宁枸杞“四标一码”质量追溯体系正式发布,为宁夏枸杞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品质长城。消费者只需轻松扫码,一粒枸杞的“前世今生”便清晰呈现:它生于哪方水土,经过怎样的标准化种植管理,最终的安全检测结果如何……全程透明可追溯,杜绝了以次充好的市场乱象。

以杞为“媒”文旅融合

小小红果串起126亿元产业链

走出展馆,深入中宁县乡野,一粒红果引领的产业振兴故事在田间地头生动书写。

驶入大战场镇花豹湾村,一片枸杞绿海望不到边。谁能想到,脚下这片生机盎然的沃土,几年前还是白茫茫、种啥啥不长的盐碱荒地。当地政府联合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盐碱地改良以工代赈项目,打出土壤改良、精准滴灌等科技“组合拳”,让贫瘠的土地重获新生。

村民王建军弯腰仔细采摘着枸杞,汗水浸湿了衣衫,笑容却绽放在脸上:“以前守着这片盐碱滩,愁得睡不着觉。现在好了,政府给政策补贴,企业包技术回收,咱只管把枸杞种好。”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产业兴旺带给农民最踏实的幸福感。

不远处的玺赞生态枸杞庄园,三产融合蓬勃发展。庄园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紧密联结企业与农民,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民稳定就业,每年季节性用工超5000人次。庄园内,游客身着汉服穿梭于枸杞园,亲手采摘鲜果,品尝甘美,沉浸式体验枸杞文化魅力。

中宁县以枸杞为核心,构建三大特色示范带:枸杞文化康养融合体验示范带,结合养生理念与康养服务;枸杞工业旅游示范带,展示加工生产过程;枸杞采摘观光示范带,提供沉浸式田园采摘乐趣。

凭借“中国枸杞之乡”的美誉,中宁县构建产业、文化、旅游多元发展格局。以枸杞为媒,串联起14个文旅基地、5个工业旅游点、3个3A级旅游景区,年均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枸杞正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支点”,释放出巨大产业活力与魅力。

数字经济浪潮也为枸杞产业插上“云”翅膀。2024年,中宁枸杞及其制品网络销售额达45亿元。数字天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将杞乡的红果与千家万户的消费需求紧密相连,让千万杞农共享产业发展的数字红利。

今日的中宁,枸杞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126亿元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从业者达27万人,撑起了无数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高达205亿元,昂首挺进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榜前十强。第八届枸杞产业博览会虽已落幕,但一粒红果引领的产业嬗变与振兴之路,正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坚定延伸。中宁枸杞的故事远未结束,精彩,仍在续写。(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蔡莞郁/文 见习记者 王强 李萌/图)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