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时政要闻

时政要闻

李克强出席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全文

时间:2020年11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第23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东盟轮值主席国越南总理阮春福、泰国总理巴育、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印尼总统佐科、马来西亚总理穆希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老挝总理通伦、柬埔寨副首相昂蓬莫尼罗、缅甸国际合作部部长觉丁与会。李克强与阮春福共同主持会议。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

1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23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李克强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发展和交往带来严重影响。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开放合作之路。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

李克强表示,在共同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同东盟国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令人鼓舞的是,东亚地区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稳向好,中国-东盟贸易投资逆势增长,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坚持扩大内需的同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将有利于中国和东盟两大市场更好对接,助力区域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李克强强调,中国始终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坚定支持东盟加强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巩固睦邻友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双方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努力促进各自发展和地区经济整体复苏,共同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为此,中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携手战胜疫情,提升公共卫生合作。中国将积极考虑东盟国家的新冠疫苗需求,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早日启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网络,办好第三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

二是聚焦经贸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复苏。中方欢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将签署,愿同东盟落实好《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及升级《议定书》,提升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共建区域“快捷通道”网络。

三是打造数字经济亮点,培育合作新增长点。以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为契机,对接数字发展战略,在多领域开展创新合作。在数字治理等领域交流经验,共同维护数据安全、网络安全。

四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生态环保、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减贫等领域合作,推进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支持在海上合作等领域开展早期收获项目。

李克强指出,当前南海局势总体稳定,这得益于中国与东盟努力深化合作,积极管控分歧,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作为《宣言》升级版,“准则”将更富实质内容、更有效力、更具可操作性。中方致力于早日达成“准则”的态度始终如一,决心坚定不移。中方呼吁各方以灵活务实的方式加快磋商进程,积极考虑在疫情条件允许后,尽早在华举办面对面磋商,推进“准则”“二读”,向国际社会表明我们有智慧、有能力管控好南海局势、维护好南海的和平稳定。

与会东盟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东盟-中国关系发展,认为这是东盟伙伴关系中最强劲、最具活力的一组关系。东盟国家赞赏中方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在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感谢中国为东盟抗击疫情作出积极贡献,欢迎中方将疫苗作为国际公共产品,期待中方继续支持东盟早日战胜疫情并实现经济复苏。东盟同中国都支持多边主义,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贸易,欢迎本次系列会议期间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愿同中方进一步落实东盟-中国自贸协定及其议定书,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人文交流、数字经济、减贫、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蓝色经济、网络安全等各领域合作,不断推动东盟-中国伙伴关系发展。东盟积极评价“准则”单一文本磋商“二读”取得的重要进展,支持早日达成有效并有实质意义的“准则”,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会议发表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和《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宣布2021年为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与会领导人还共同观看了“中国-东盟并肩抗疫、共促发展”视频片。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会议。

在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11月12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尊敬的阮春福总理,

各位同事:

很高兴再次同大家见面。感谢越南政府和阮春福总理为筹备会议所做的大量工作。我期待今天同各位同事就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共谋未来发展大计。

今年是一个特殊年份,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发展和交往带来严重影响。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开放合作之路。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

疫情发生后,中国和东盟率先开展区域抗疫合作,我和各位同事多次通过线上方式会晤,围绕应对当前挑战进行了深入沟通探讨。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经贸合作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稳定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东盟贸易总额达4818.1亿美元,同比增长5.0%,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全行业直接投资达107.2亿美元,同比增长76.6%,充分展现了双方合作的坚实基础和发展潜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印证了中国-东盟关系历经近30年风雨已臻成熟稳定。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中国-东盟合作之所以能够保持良好势头,为地区稳定繁荣发挥重要作用,与我们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一是坚持睦邻友好,走团结发展之路。中国和东盟是永世近邻和亲密伙伴,人民友谊深厚。无论是面对两次金融危机,以及非典、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还是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我们都能秉持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二是坚持互利合作,走共同发展之路。中国-东盟合作是互惠互利、开放包容的。我们视彼此发展为重要机遇,坚持融合联动发展,对接发展规划,加强互联互通,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不断做大共同利益蛋糕,既实现了自身发展,也为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是坚持对话协商,走和平发展之路。和平稳定是发展繁荣的前提。邻里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只要妥善处理就不会干扰发展大局。我们一致主张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分歧和争议,营造了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走协调发展之路。我们始终将中国和东盟11国约20亿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在抗疫中关爱生命、关爱民生、雪中送炭、相互帮扶,携手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推动接地气、惠民生的务实合作,切实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

各位同事!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遭受冲击,国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令人鼓舞的是,东亚地区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稳向好,各国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有序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恢复,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前不久,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中国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将在坚持扩大内需的同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将有利于中国和东盟两大市场更好对接,激发更多内生动力,助力区域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东盟作为中国的紧密经贸合作伙伴,将首先受益。

中国始终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坚定支持东盟加强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坚定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巩固睦邻友好,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以落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为主线,以刚制定完成的《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为重点,推动双方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努力促进各自发展和地区经济整体复苏,共同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为此,我愿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携手战胜疫情,提升公共卫生合作。全球疫情呈长期化趋势,疫苗研发是彻底战胜疫情的关键。中方正积极同多个东盟国家探讨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将在新冠疫苗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积极考虑东盟国家的需求,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中方愿继续通过东盟北京委员会等渠道举办“疫苗之友”活动,促进疫苗信息沟通与合作。中方愿同东盟早日启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网络,一道实施好“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倡议”,办好第三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开展更多务实合作,包括继续实施健康丝绸之路人才培养计划,举办中国-东盟公共卫生高层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班等项目,协助东盟国家加强能力建设。中方支持东盟设立抗疫基金和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愿牵头推动建立10+3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对接各方资源,优化地区应急资源分配与使用。我们将继续支持世卫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和联防联控,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二是聚焦经贸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复苏。中方积极支持东盟制定和落实全面复苏框架,稳步推动经济重启。中方欢迎各方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将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办好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10周年纪念活动,发表自贸区10周年实施报告。下一步,要进一步落实好《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及升级《议定书》,提升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中方愿继续扩大进口东盟优质农产品,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东盟投资,欢迎东盟国家积极参与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共享中国市场机遇。中方愿发挥双边“快捷通道”作用,共建区域“快捷通道”网络。双方应继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发展规划对接,尽快召开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会议,商讨优先合作领域和项目,稳步推进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等大项目。中方已完成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二期10亿美元启动规模的募资,将尽快正式设立并投入运营,支持东盟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为地区经贸往来提供支撑。

三是打造数字经济亮点,培育合作新增长点。疫情进一步凸显数字经济重要性。东盟已制定《东盟2025数字发展规划》,中国正在编制“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双方应以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为契机,对接数字发展战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在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大数据、5G等领域开展创新合作,促进联合研发、技术交流和人力资源建设。为此,中方欢迎会议发表《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双方应着手研究制订下一步合作规划,将倡议落到实处。中方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双方可通过建立网络事务对话机制,开展网络安全、数字治理等领域经验交流和能力建设合作。双方应尽早发表《中国-东盟建设面向未来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1-2025)》。中方希将中国-东盟科技部长会议机制化,愿于2021年举办第二届部长会议,就双方科技创新合作深入沟通交流。

四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中方欢迎将明年确定为“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愿同东盟加强生态环保、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减贫等领域合作。中方将办好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同东盟国家分享数字减贫等经验。中方期待尽早通过并实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计划(2021-2025)》,愿举办中国-东盟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欢迎东盟各国积极参与明年在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中方欢迎建立中国-东盟灾害管理部长级会议机制,期待尽早举办首次会议。中方愿同东盟推进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双方应尽快落实。中方愿用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资源,支持在相关领域开展早期收获项目。澜湄合作和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重要组成部分。中方愿推动上述合作同“陆海新通道”对接,助力东盟一体化建设和地区平衡协调发展。

双方还应继续充实其他领域合作。补齐防务和非传统安全合作短板,中方愿继续举行防长会晤、防务智库和中青年军官友好交流活动,举办中国-东南亚国家海上联演,推进防务直通电话建设,愿明年在华举办第二届“安全促发展”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会议。双方应继续密切配合做好中方援助东盟的“原产地规则执行能力建设”和“东盟旅游数字化平台建设”两个项目立项和实施。中方明年将继续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增资1000万美元,支持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等更多人文交流品牌项目,为打造社会人文合作作为双方关系的第三大支柱提供动力。

各位同事!

南海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家园。当前南海局势总体稳定,这得益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坚持从大局出发,通过“双轨思路”积极管控分歧,努力深化合作,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18年来,《宣言》为各方加强对话、增进信任、推动合作提供了指引。作为《宣言》升级版,“准则”将更富实质内容、更有效力、更具可操作性,为南海的和平稳定进一步提供制度保障。中方致力于早日达成“准则”的态度始终如一,决心坚定不移。中方呼吁各方克服疫情干扰,积极创新思路,以灵活务实的方式加快磋商进度,向国际社会表明我们有智慧、有能力管控好南海局势、维护好南海的和平稳定。中方愿积极考虑在疫情条件允许后,尽早在华举办面对面磋商,推进“准则”“二读”。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心愿,通过对话解决争端才是正道。

各位同事!

明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双方友好合作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双方各自发展也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中方愿以30周年为契机,将双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我们期待与东盟国家团结合作、迎难而上,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