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
利通区打造“四堂课”深化青少年“铸牢”教育
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来源: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打造“思政课”,凝聚思想共识
健全中小学思政联盟一体化机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研活动和思政教师“大练兵”活动,依托19个区(县)教研共同体,带动35个学科名师工作室,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课堂教学,自然浸润学生心田,引导青少年增强“五个认同”。
利通区第七小学在白芨滩开展“学习劳模精神 赓续奋斗基因”主题研学活动。
打造“交流课”,搭建联谊桥梁
建立校际交流机制,推动利通区第九小学、第十一小学、第十二小学与福建、湖北、云南等省小学结对,开展“同绘团结同心圆”等主题活动3次,通过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同过一个节等,推动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利通区青少年与区内外十校联合开展“茶韵飘香连十校 携手共饮铸同心”各族青少年交流暨“说学云中国心·自善行中华情”课程项目学习活动。
打造“实践课”,促进知行转化
积极培育“小兰花行动”志愿服务品牌,46所中小学分别组建“小兰花”志愿服务队,开展保护黄河、民族团结、关爱服务等志愿服务30余次。深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展馆、功能性阵地“铸牢”资源,设计4条“红石榴”青少年交流研学路线,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清明祭英烈”等研学活动20余次,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利通区第十四小学开展“学思想,重实践,家校共育促成长”主题活动。
打造“特色课”,深化文化浸润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一校一品、一校一特”核心素养提升工程,培育推广竹竿舞、抖空竹、诗文吟诵等特色大课间,开发麻编绒绣、掐丝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50余项,建设校园艺术实践工作坊30个,组建陶艺、扎染等社团300余个,让青少年在文化熏陶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举办“启蒙杯”第二届“红领巾讲解员”大赛,通过“中华文化我传承”“民族团结我践行”主题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在润物细无声中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利通区组织开展小兰花“青骑兵”演说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