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基层统战 >> 银川市

银川市

银川市坚持发挥文旅优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3年11月28日        来源: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银川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挖掘用足“一山一河一城、一核两带全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挖掘文化底蕴,守护历史文化根脉。

注重在历史文脉中找寻中华文化记忆。积极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组织开展《河之炫彩——黄河中上游地区史前彩陶文物展》等29项宣传活动。创新推出“文管所长说灵武”“古渠与长城的对话”等宣传品牌,加强黄河、贺兰山等重点文物课题研究与阐释,形成一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学术成果,宁夏苏峪口瓷窑遗址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注重在文化项目中激发中华文化活力。积极推进黄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完成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横城至花马池明长城文化旅游廊道项目建设,加快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申报创建水洞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水洞沟遗址、贺兰山岩画等申报国家文化标识,打造银川城市文化地标。注重在省际交流中感悟中华文化内涵。邀请中央民族大学等5所院校专家学者举办“岩画研究与保护研习活动”。联合黄河九省(区)21家文博单位、院校组建“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举办文化交流展,开展文化旅游推介活动。

强化文化服务,推动文化润市铸魂。

文化活动天天有。新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个,完成“湖城之夏”广场文艺演出1000场、送戏下乡演出1000场,“星河览山 诗画银川”市民音乐会100场,全市各族群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更足、氛围更浓。非遗传承时时见。积极推进银川文化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设,抓好非遗保护传承基地、传习所创建管理。持续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宁夏黄河流域非遗讲解大赛、戏曲进校园等非遗展示展览活动百余场。新增11家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入选全国“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Top50,非遗传承在各族群众心中有了新形象、成了新追求。文艺创作常常新。创作完成《黄河文化绘宁夏》等60多个新作品。歌曲《宁夏·我们美丽的家园》入选“潮音新民歌·原创歌曲征集展播活动”。杂技《蹬人》荣获第五届澳大利亚马戏节“银奖”,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成为引领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有力载体。景点育人处处在。组织遴选导游(讲解员)、文化旅游工作者、文史专家、市民群众、外地游客、网络旅游达人,聚焦挖掘银川历史、人文、生态、产业、民俗等特色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旅游行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修订景区讲解词,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大众口吻和小切口视角,多角度讲述“银川故事”。

补足产业短板,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打造旅游线路“鱼骨图”。推出“春漫凤城”“湖城之夏”“塞上金秋”“冬游银川”系列化、活态化、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开辟长城徒步游、长城自驾游、环游贺兰山、古城探秘、史前寻踪等特色旅游线路,让各族群众在文化旅游活动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开辟旅游服务“新高地”。成功承办全国旅行商大会,“百城百站”全国文旅大篷车推广营销连下31城,加大力度到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珠三角、中原、川渝、福建地区和航空直达、高铁沿线重点客源地城市开展合作对接活动,利用数字技术,通过线上旅游、云端展览等互联网手段,让游客在虚拟空间中欣赏祖国河山,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蓄积文旅融合“新动能”。大力推动文化演艺、非遗体验项目、文创产品进景区景点、进休闲街区、进乡村旅游点,丰富旅游产品,厚植文化底蕴。组织开展“行游塞上湖城 畅嗨大美银川”黄河-贺兰山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50余场次,全国自驾露营旅游大会、全国登山徒步旅游大会等品牌节会60余场。漫葡小镇《看见贺兰》、文化城《凤凰幻城》、灵武市《千年古县 梦回灵州》西湖水上之夜等一批优秀大型演艺传承延续了民族文化,引起了精神共鸣,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