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基层统战 >> 银川市

银川市

贺兰县围绕主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25年03月04日        来源: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贺兰县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文化人,引导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一、打造文化传承“新载体”

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行动,留住文化根脉,守护民族团结之魂。非遗文化传承“培根固本”。设立王永红泥塑、李五奎西夏陶瓷、崔小录贺兰砚雕、乔海英葫芦烙画、宋笑珍黄河石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泥哇呜非遗小院等,传承花儿、剪纸、戏曲、皮影、民族体育等非遗代表性项目84个,让非遗文化生生不息。非遗文化传习“薪火相传”。依托非遗传承基地、名人工作室、文艺家协会,开展“百场公益大讲堂”活动,举办黄河泥塑、剪纸、刺绣、篆刻、书法、国画等培训74期805 班次,组织“我是国风传承人”等校园活动30余场次,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让文化基因代代相传。非遗文化传播“破圈出彩”。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先行区黄河文化艺术邀请展、“诗化海淀·秀美贺兰”中国画邀请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制作“寻迹贺兰”、“寻味贺兰”等系列短视频,贺兰砚《石上雕花》在CCTV-2展播,舞蹈《贺兰娃》登上中国文联舞台,生动展示具有宁夏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举办“非遗过大年”活动

舞蹈《贺兰娃》被中国文联选编进行展演

二、构筑文化认同“新高地”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润物细无声中增进文化认同。民族音乐“冲浪弄潮”。组织优秀青年音乐教师成立“石榴红”乐团,举办民族音乐会、新年音乐会、“民谣节 流行之夜”演唱会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311场次,让古筝、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走进公园、景区、校园课堂,飞入寻常百姓家。传统戏曲“热力升温”。举办“在宁夏·非遗过大年”2025年传统戏曲展演暨第六届秦腔文化艺术节,邀请甘肃安万秦腔艺术剧院演出8场次,线下线上观看达到155万人次。组织“戏曲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活动30余场次,让京剧、豫剧、秦腔、花儿、黄梅戏、宁夏坐唱等传统戏曲绽放时代新韵。团队研学“沉浸体验”。打造贺兰山岩画、稻渔空间、牡丹花乡、文创基地等研学实践基地41个,设计岩画、水稻、枸杞、葡萄酒、黄河鱼、非遗等特色课程60余个,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贺兰山文化”等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吸引45个团队2000余人参与研学,组织港澳台侨青年参观体验,与福建福安、云南文山、湖北武汉、内蒙阿左旗等地学校千名师生线上线下交流特色地域文化,促进各族学生加强了解、深化友谊。

举办民族音乐会

学生们在稻渔空间研学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活动

三、探索文化交流“新路径”

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各民族在文旅交融中增进认知认同。“精品线路+品牌活动”精彩纷呈。打造贺兰山东麓旅游促“三交”示范带,开发3条“石榴籽之旅”主题线路,建成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图兰朵葡萄酒小镇、殷红子熟枸杞庄园、金贵老街等文旅新地标,举办“冰雪嘉年华”、“汽车文化展”、“枸杞养生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文化活动10余场次,“龙腾盛世”、“哪吒闹海”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稻田画”被央视宣传报道。“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交相辉映。“我们的节日”期间,举办元宵社火、清明诗会、中秋华服秀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300余场次。2025年第五届春季村晚期间,现场展销贺兰好物、展示非遗作品、书写赠送春联,让群众在交往交流中体验乡村文化大集的烟火气息,营造浓厚的中华传统节日氛围。“文旅赛事+文旅经济”相得益彰。开展体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承办2024年全国“和美乡村”村钓邀请大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2025第九届全国自然水域冰钓赛,举办“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第八届农民篮球争霸赛暨“村BA”邀请赛、第七届广场民族健身舞大赛等系列活动,通过赛事活动激发文旅消费,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6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78亿元,引导各族群众在共同富裕中越走越近、越融越亲。

举办“我是国风传承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

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系列活动——“清明诗会”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