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
银川市委党校努力实现“三提升”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来源: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近年来,银川市委党校始终坚守“为党育才 为党献策”初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学培训、科研咨政、宣传宣讲等各项工作的主线,创新工作思路,谋实工作举措,发挥优势作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提升教学培训“铸牢”含金量
对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一是完善课程体系。以开发优质课程为导向,组织教师开发专题课程10讲,并邀请中央党校等知名院校相关领域专家及区市统战部门业务干部到校授课,形成了“专家讲理论、领导讲政策、干部讲实践、现场看成效”的课程体系。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制定《银川市委党校基本培训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列为培训班课程,在主体班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单元,每年举办专题培训班5期,2022年以来累计安排专题课程200余次,培训学员1万余人次。三是注重实践教学。紧扣“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等重点任务要求,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互嵌式社区建设——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等3场现场教学实践课,每年培训学员2000余人。
邀请业务干部授课
开展现场教学
提升科研咨政“铸牢”贡献度
坚持科研咨政围绕大局选题目、贴近现实做文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市党校系统重要理论研究课题。一是建立激励机制。修订《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试行)》《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细化科研工作量,明确奖励标准,增加主线课题权重,鼓励教师潜心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二是厚植科研力量。成立银川市委党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及“马建英名师工作室”,引入民族学博士2名,培养民族学方向师资3名,3项调研报告获评全区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奖,参与完成区市统战课题8项。三是整合优势资源。实施“战略蓝军”计划,与银川市委统战部、民委等部门建立联系合作机制,搭建《调研专报》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畅通决策咨询通道,起草相关调研专报6篇,其中3篇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形成“科研有质量、咨政接地气”新局面。
与银川市委统战部联合举办培训班
提升宣传宣讲“铸牢”覆盖面
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部署要求,率先开展“铸牢+”行动。一是开展“铸牢+线上宣教”行动。在“银川市委党校云课堂”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模块,搭建全市党校系统教学培训“一网通”平台,录制上传相关课程5期,为全市54个乡镇(街道)党校提供优质课程资源。二是开展“铸牢+理论宣传”行动。用好《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载体,开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理论文章,目前已刊发5篇,努力将《学报》打造成为银川市铸牢工作的理论宣传平台。三是开展“铸牢+基层宣讲”行动。开展“党性熔炉·理论阵地”百场公益宣讲下基层活动,每年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专题10余场次,为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贡献党校力量。
开展“党性熔炉·理论阵地”公益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