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园地 >> 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

中卫市沙坡头区:沙漠水城共圆团结进步梦

时间:2020年05月14日        来源:

近年来,中卫市沙坡头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建立“33243”创建机制,着力打造“沙漠水城共圆梦”品牌,奋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前,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单位1个,自治区级示范单位18个,市级示范单位51个,为奋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持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始终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时重要讲话作为根本遵循,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创建工作全过程,不断深化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意识。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纳入各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党校培训计划,召开中心组学习7次,党校培训11班次,开展“百场万人大宣讲”120场次11000余人次。围绕“知党恩、迎大庆、做贡献”主题,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内容,组织干部职工赴延安、井冈山、六盘山等革命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历史教育20余期,掀起了学习革命历史、学习英雄的热潮。强化社会教育,着力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上下功夫,引导各族群众坚定践行“五个认同”。如文昌镇的“四合四共”广泛凝聚各族群众团结一致奔小康;渡口村“黄河九渡”乡村记忆馆,留住了乡愁,更留住了艰难岁月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的记忆。

二、始终坚持品牌建设不放松,着力打造更加靓丽的民族团结进步名片

聚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域旅游”。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沙坡头区各族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紧紧抓住文化认同这个民族团结的“根”与“魂”,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边塞文化、党项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依托世界垄断性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了沙坡头、腾格里金沙岛、金沙海等一批融入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特色景区;打造了《沙坡头盛典》《回乡婚礼》等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艺旅游作品;实施了童家园子、鸣沙村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开发项目,鸣沙村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积极举办(承办)丝绸之路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全国大漠健身运动会、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沙坡头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成功入围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沙坡头区各族人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绿色产业、幸福产业,以全域旅游促推民族团结进步的名片更加靓丽。

聚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城市双创”。把“让各族人民生活更美好”作为发展的最高目标,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创建一体谋划、全面部署、高位推进,擦亮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城市双创”的品牌。精心精细管理城市,创新推出“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模式,制定了“道路浮尘每平方米不超过5克,地面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的环卫保洁标准,城市面貌显著改善。2015年全国城市环卫保洁工作现场会在沙坡头区召开,“以克论净”经验向全国推广,并荣获“2016年度人居环境范例奖”,“至精至细、善作善成”的精神,已成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价值导向。以创建惠民生,积极动员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主动投身创城实践,深入实施创城五大专项整治行动,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44亿元,实施2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基本解决了辖区“三无”(小区无大门围墙、监控、环卫设施)问题,市容市貌、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聚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云天产业”。抢抓国家发展大数据产业和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历史机遇,立足自身特色和资源禀赋,积极推动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着力构筑云天产业发展蓝图,全力打造中国西部凤凰城,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经济基础。大力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和军民融合,建成“亚马逊AWS合作数据中心”和“奇虎360”两个超大型新一代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引进中国移动、阿里巴巴、京东等140多家云制造、云服务、云应用企业,有序推进达天飞艇、“宁夏一号”(钟子号)卫星和天线组阵等军民融合发展项目,引领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以大数据把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内生动力,把沙漠变为聚宝盆,走出一条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引领各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互利共赢共享,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步伐。

三、始终坚持法治建设不放松,着力提升民族宗教事务依法治理水平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结合“和谐沙坡头”建设,制定城市民族工作保障机制,依托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管理平台,促进普法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场所,让法治观念入脑入心,形成了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坚持“寓服务于管理”,扎实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环境和社区环境建设,设立社区流动人口服务平台,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培训、创业信息以及就医、子女上学等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在社区、学校设立心理辅导站,对社区老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达2000余人次。认真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严格清真食品准营证的审批、使用和管理,实施常态化监管,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事务条例》,强化制度建设,为基层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供了依据。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进”宗教场所活动,在宗教界开展了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宗教人士“三定”学习制度,培养了一批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爱国宗教人士队伍。近年来,沙坡头区先后创建国家级“和谐寺观教堂”4所、自治区级19所、市级25所。

四、始终坚持民生改善不放松,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沙坡头区长期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部工作的奋斗目标,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每年将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努力让各族群众在“共饮一河水、共建一方城、共耕一块田、共走一条路”中享受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带来的政策红利。

共饮一河水。区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的殷切嘱托,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全面打响新时代黄河保卫战,扎实开展“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和“绿盾”专项行动,大力整治生态环保突出问题,持续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黄河保卫、畜禽粪污污染治理、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生态综合整治。通过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全区优良天数比例达90.5%、黄河沙坡头区过境段水质达到Ⅱ类、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沙坡头自然保护区违建点位全部拆除并恢复生态功能,基本实现了“让青山绿水蓝天好空气成为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沙坡头区形象的发力点”的目标。

共建一方城。城乡建设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沙坡头区立足资源禀赋,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编制了“一带两廊”空间规划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引领沙坡头区城乡发展,共建美丽家园。投资120亿元开工建设了高铁商圈、黄河大桥、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乌玛高速(乌海—玛沁)中卫段等一批重大项目;投资56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49个,建成安置房2.95万套;建成美丽小城镇8个、美丽村庄42个;完成危房改造2万户;建设农村公路2058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境面貌大幅改观,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持续改善,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100强”等殊荣。

共耕一块田。沙坡头区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自古以来是西北重要的商品粮、畜产品和果菜生产基地。近年来,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路子,依托富硒资源优势,高标准打造富硒产业,沙坡头区富硒产业行业标准成为全国富硒产业的标准,种植硒砂瓜46万亩、枸杞9.2万亩、苹果16.5万亩、设施蔬菜13万亩。富硒硒砂瓜销往全国各地,并成功打入日本、新加坡等市场,年产值达到8亿元,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供农产品,并获得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为做好硒砂瓜销售,各族群众联合创业,成立了1000多家农民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团结奋斗、守望相助、共生共享,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更加殷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已经形成。

共走一条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的目标,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改善各族群众民生福祉、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投入4亿元,集中力量实施了整村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实现了16个重点贫困村脱贫销号,3617户13313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建档之初的10.8%下降至目前的2.6%。以牢牢把握和改善各族群众民生福祉为着力点,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智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城乡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入学率、完学率、毕业率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师生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明显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之花开遍校园。

五、始终坚持制度建设不放松,为创建活动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处级领导包抓乡镇和分管部门的工作机制,制定了《沙坡头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方案》,健全测评指标体系、督查考核、宣传教育等配套文件,建立创建任务清单,量化目标,强化措施,细化责任,精心绘制时间表、路线图,并将人均2元的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创、创建办综合协调、各单位共推共创、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创建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民族宗教工作与党建、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一起列入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做到了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每年两次对创建工作进行实地督查和量化考核,并召开工作推进会、互观互检互评工作会,通过找差距、补短板,有力推动全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严格按照处级领导包抓乡镇和分管部门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督查制度,建立和完善督查责任制、专项督查制、督查通报制等制度,形成了创建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督查体系,推进了督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