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园地 >> 统战文艺

统战文艺

仰望纪念碑

时间:2021年07月15日        来源:《宁夏统一战线》

我以前一直在乡下教书, 2013年竟将工作调至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我满心欢喜由衷高兴。这是我心仪的地方,是我向往的地方,是令我梦牵魂绕的地方……

每天徜徉在纪念园内,感受着一份庄严,体会着一份静谧,领略着一份涤荡。一抬头就看见高高的纪念碑,鲜艳的红旗在煦煦骄阳下迎风招展,烈士的丰功伟绩时时在头脑中浮现。每每这样,是心灵的洗礼,思想的熏陶,人格的重生……

漫步纪念园内,绿草茵茵,鲜花如织,红歌阵阵,萦绕枝头。不由得头脑中浮现出先烈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情景,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

驻足用红砖铺成的解放广场,取意红场,这是先烈用鲜血凝成的。解放广场占地19.36亩,中间矗立着高高的解放纪念碑,造型为写意不锈钢材质的三把刺刀。解放纪念碑总高27米,中间是橄榄环,象征和平,橄榄环以下6米、以上21米,与19.36亩的红场共同表达1936年6月21日凌晨3时盐池解放的寓意。

站在红场,仰望高高的纪念碑直插云霄,心情澎湃,思绪万千,心灵犹如惊涛掠过,又如万箭穿心。仰望纪念碑,耳畔又仿佛战鼓声声,杀声震天……

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1936年5月,中央军委发布西征命令,红78师在师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率领下西进。6月21日凌晨3时,鲜艳的红旗插上了盐池城头,从此也插在盐池人民的心里。这面红旗一直在盐池城头高高飘扬了13年,也在盐池人民心中飘扬了13年。

盐池解放了,烈士用鲜血成就了盐池13年的辉煌历程,也成就了陕甘宁边区不朽的功勋。13年来,盐池与陕甘宁边区同甘共苦,和革命圣地延安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度过了艰苦的13年。13年相濡以沫,13年相伴为生。可以这样说,没有盐池,就没有陕甘宁边区。没有盐池,就没有革命圣地延安。

盐池解放了,这也是边区所辖23个县中唯一一个地处宁夏的县,因为有了盐池,陕甘革命根据地才转变成陕甘宁边区这样一个伟大的称谓,“宁”在这里就指盐池。当时和盐池一同解放的,还有豫海、固北等根据地,但随着红军回师东移,这些根据地仅存几个月或几十天。唯独盐池,就像漫漫长夜中一颗璀璨的启明星,从1936年6月21日凌晨三时,在盐池人民心中,一直闪烁到1949年全国解放,从未熄灭。

西征的结果就是留下了盐池这样一个丰硕的果实,在陕甘宁边区的怀抱里熠熠生辉,茁壮成长。盐池就像荒漠中一粒种子,虽久不见甘露,却不畏暴风骤雨,在陕甘宁边区的怀抱里,度过了整整13年。

13年啊!13年!有马鸿逵的虎视眈眈,有叛徒的破坏阻挠,有匪盗的烧杀抢掠。多少中华儿女血洒盐池,才让这红色历程得以延续……

站在纪念碑前,泪眼模糊,心潮起伏,感情不能自已。既为盐池的光荣历史激动,又为解放盐池牺牲的年轻生命悲痛……

13年红色历程,13年血雨腥风,盐池与陕甘宁边区革命历程同步,在最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始终保持革命红旗不倒,党的政权组织不丢失。

13年前赴后继,13年奋斗不息。盐池儿女离不开盐池,陕甘宁边区离不开盐池,革命圣地延安离不开盐池……

盐池解放纪念碑向北一百米处,有一个四合院,四合院正房为“毛泽民纪念馆”,以实物和图片展现了毛泽民在盐池那段光辉的革命岁月……

盐池解放后,当时县城仅千余人,土地牲畜大部分为地主占有,食盐税收被国民党官府垄断,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无以度日。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老百姓还不了解我党的政策,因此工匠商贩停工停商,原本满目疮痍的县城就更加死气沉沉了。

盐池地广人稀,但资源丰富,盛产的食盐、皮毛、甘草,素有“三宝”之称。盐池解放后,犹如荒漠中的一束奇葩,让苏维埃政府和陕甘宁边区在茫茫大漠中,发现了一片绿洲。犹如黑夜中一个火星,不断扩大,进而发现了引航的北斗星。看到盐池丰富的资源,陕甘宁边区和革命圣地延安就看到了希望。时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毛泽民是个理财高手,1936年7月便携夫人钱希钧、工矿科长高登榜风尘仆仆取道定边,赶往盐池。

毛泽民在盐池近半年时间,纠正了打土豪中的偏差,保护了工商业者的利益。在盐池建立了宁夏第一家消费合作社,将当地土特产运往外地换回军民急需的物资,组织成立三边贸易局、盐池县税务局等经贸机构。

毛泽民来盐池时,借住在商人勒体元家一个小四合院内,在这个小四合院里,成立了盐池县苏维埃政府。这个四合院在1950年城市建设中拆除。2008年,在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北面100米处原样复制了这个四合院,以志凭吊参观。

“民族多少事,志士急断肠”,每每看到毛泽民事迹,就想起毛氏家族为新中国解放而牺牲的情景,他们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

每天来毛泽民纪念馆参观的游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四合院我每天必来,有时候不止一次。院子正中有毛泽民雕像,雕像神态平和而庄重,双眸炯炯有神,雕像正对着解放纪念碑。

毛泽民全民入股办消费合作社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像一个火星迸射到一堆干透的柴禾上,瞬间蔓延到整个盐池城乡,使盐池的经济拨云见日、艳阳满天。

站在毛泽民纪念馆院子,凝视着纪念碑,想想盐池现在飞速发展的经济,80多年前毛泽民来盐池指导开展经济工作功不可没……

1936年到1949年的13年,盐池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宁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解放作出巨大贡献。

盐池有20多个大盐湖,食盐堆得像山一样。党中央于1937年8月发出 “大家到盐池驮盐去”的号召,于是食盐便源源不断地运往边区。毛泽东主席则从战略高度指出“定(陕西定边)盐(宁夏盐池)失则边区失去西北门户和前哨阵地”。

1941年秋,359旅四支队司令员苏鳌带领2000余人,到长城脚下花马池(即盐池)打盐。为不打扰群众,沿长城挖100多孔简陋窑洞住下。随即一边捞晒成盐,一边砍沙蒿柴,筑坝畦,整盐坑……

我多次去过这里。出县城,沿307国道一路向东,大约15公里车程,就到了“三五九旅打盐窑洞遗址”。这片地方以前属盐池,解放后划归陕西,现在属陕西省定边县盐场堡乡。由于黄沙拥堵,大多数窑洞口仅存一米或不到一米高;又由于窑洞口不断坍塌,多数窑洞也仅存一两米深。而有些窑洞,可能里面有裂缝,或已坍塌,门口已被封堵了。还有些窑洞,被当地旅游部门重新箍裹,并粉刷一新,正在打造旅游观光地带。

站在窑洞正面,古老的明长城前方,向西南眺望,碧波荡漾,金光闪耀,这就是当年359旅四支队打盐的盐场堡盐湖。三千亩,五千亩,一万亩,向南望不到边。就是眼前这片大盐湖,在边区最危急的关头,救了陕甘宁边区的“驾”,帮助革命圣地延安渡过了难关。

站在窑洞上方,下面的窑洞里仿佛传来当年士兵们嘹亮的《打盐歌》,“天是我们的天,地是我们的地,我们的天地同胞,岂容小日寇欺。生产支前线,参加打盐队。嘿!参加打盐队……”

1941年到1942年,蒋介石不仅停发八路军军饷,还调集以胡宗南部为主的大批军队分驻边区周围,不准边区农副产品向外输出,禁止国统区货物运往边区,边区经济几乎被逼到绝境,没有吃没有穿,缺医少药。党中央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而毛主席首先想到“大家到盐池驮盐去”。359旅四支队通过各种渠道把食盐运往国统区,换回边区急需的粮食、布匹、药品、器械等,对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活跃边区经济贸易,支援抗日战争发挥了重大作用。

如今,盐池县周边所有盐湖多已废弃,这些在荒僻盐碱滩里的盐湖,自汉唐以来,经历了朝气蓬勃的青年壮年,现在正走向暮年,但还在向人们昭示着盐池食盐为陕甘宁边区做出的卓越功勋。留在长城上一百多孔窑洞,经历了八十年风吹雨打,就像一个个饱经沧桑的垂垂老者,至今还彰示着359旅四支队指战员们的英雄业绩。

1947年,蒋介石发起对边区的重点进攻。3月23日,马鸿逵8个团将盐池包围。盐池县委政府被迫转移到南部山区。之后,他们以李塬畔为中心,开展游击战。

李塬畔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一个偏僻的大山深处,今属宁夏盐池县麻黄山乡辖地,距陕西甘肃均不足十公里。当时盐池县委政府在李塬畔紧挨山体的三孔窑洞办公,一直到1949年盐池彻底解放。

《盐池县志》这样记载:从西向东,第一孔为伙房,宽6米,进深7.5米;第二孔为办公室兼领导宿舍,宽6.5米,进深12米;第三孔是警卫人员宿舍兼马厩,宽6.5米、进深12米。均为穹窿顶,双开门,棱格窗。窑前院落东西长34米,南北宽27米。

当时说是在李塬畔办公,其实也是居无定所。只是以李塬畔、唐平庄、苏堡子为根据地,与国民党周旋,然后向外不断扩展。当时之所以选择李塬畔为县委政府驻地,主要因为李塬畔位置特殊。它位于三省交界处,盐池局势紧张了,可以到与之相邻的陕西定边、甘肃环县躲避,而定边县和环县都属陕甘宁边区占领。

当时的盐池县委政府在以李塬畔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1949年8月,在西北野战军支援下,又赶走了盘踞在盐池的马鸿逵军队,8月6日,光复了盐池县城,县委政府复迁县城。

2004年夏秋之际我去过李塬畔,当时整个院落破败不堪。2013年春夏之交又去过,这次见到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整体感觉窑洞和院子没有县志上记载的深度。盐池县志上的数字是1980年以前测量的,1986年盐池解放50周年之际,将院落窑洞重新整修,窑洞门口坍塌严重,又向后挖进去几米,所以窑洞就浅了。院子对面是道深沟,山洪暴发,再不断坍塌,沟宽了,院子就窄了。

如今,这三孔窑洞还为当地居民居住,但这三孔窑洞如星星之火一样,照亮了盐池大地,照亮了陕甘宁边区,在艰难苦困条件下,延续了盐池80多年的红色历程……

展现盐池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激励盐池后来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一切都凝聚在这高高的纪念碑上。鲜艳的红旗在盐池城头高高飘扬,80多年来从没有倒下,它飘过盐池城头,飘过陕甘宁边区,飘过革命圣地延安,红遍全中国。

仰望纪念碑,盐池大地花团锦簇,景色宜人,使人心旷神怡;

仰望纪念碑,盐池未来无限美好,风清气正,顿觉春意盎然!

(作者系宁夏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宁夏作协会员、宁夏诗词学会会员)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