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专题 >> 大学习 深调研 重落实

大学习 深调研 重落实

进一步做好我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端人才服务与管理工作 ——以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为主要调研对象

时间:2020年04月22日        来源:自治区文史馆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发挥高端人才的作用,完善好其服务与管理工作。为践行文史馆“敬老崇文、存史资政、文化建设、统战联谊”的工作宗旨,助力我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端人才服务与管理工作,2019年6月,宁夏文史研究馆以服务的馆员研究员为主要对象开展专题调研。

一、我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端人才作用发挥总体概况

总体来看,我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端人才潜心致力于研究创作,围绕自治区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创新开展讲座、教学、宣传交流等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具备一项或几项专能,长期开展学术研究,且成果较多。大部分调研对象真正在学术方面提升和突破的黄金时期是退休以后60-75岁,身体条件较好,且能够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和梳理,在被聘为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后,成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

二、当前我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端人才服务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端文化人才的年龄普遍超过我区现有人才政策适用年龄。一般来讲,文化艺术人才的成长,与付出时间多少成强正相关性。时间越长,积累越多,文史艺术的积淀愈加丰厚。随着时间的积累,文史艺术专业人员艺术素养越来越精湛,慢慢成长为文史书画家,但同时年龄也越来越大,这是文化艺术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目前我区诸如张少山、吴善璋、马建军等文史书画名家均已超过70岁,虽在区内外享有盛名,但目前的人才政策中,培养类的人才计划均针对45岁、3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尚未有效覆盖文化名家。在奖励类的人才政策中,虽未设年龄限制,但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并不能有效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以“塞上英才”“塞上文化名家”及“宁夏德艺双馨”艺术家的评选为例。“塞上英才”的入选者中,65岁以下的人员均有入选,但大多数集中在50岁-35岁的高层次人才。在已评选两届的“塞上文化名家”入选名单中,年龄最大的为首届入选的画家郭震乾,现65岁,入选时61岁;第二批入选人中,新闻类6人,文艺类人才9人,理论类7人,年龄集中在45-55岁之间,且均是各个岗位在职人员,已退休的老专家难以享受政策待遇。获评“宁夏德艺双馨艺术家”名单中,艺术家入选时年龄普遍在同行业中偏小。

二是现有人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根据《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精神,未来5年,我区要新培养10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新引进10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现有人才政策侧重于培养、引进,并且对培养和引进人才在学术研究和生活待遇方面提供优厚了条件,政府为此支出不菲的人才专项资金,但对本土现有人才,却又因年龄原因限制工作机会,弃之不用,难免造成人才浪费。不同学科的人才有其不同的成长背景、发挥作用方式。社科人才的成长就有其特殊规律,往往需要厚积薄发,大多数人文社科类专家在退休后依然具备较强的热情投入到本行业的探索中,可以说退休并非社科人才事业的终点,而是进入了另一个时间、精力均较为充沛的鼎盛期。但区内高校、人才工作部门大多注重“新培养”、“新引进”,忽视“深挖掘”,导致现有已成熟的专家学者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退休后就坐起了“冷板凳”。

三是“草根派”专家传播交流平台少。一些非专业培养、依靠个人兴趣爱好常年从事文史书画研究创作的“草根派”专家虽然在学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师出无门”,在本专业领域学术交流方面参与度不高。以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永中、杨森翔、齐英才等人为例,虽然在地方历史地理文史研究等方面长年从事研究,并且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由于是非“科班”出身且个人从事的专业研究是“本职”以外的工作,致使在研究涉猎领域认可度不高,影响力难以发挥。

四是服务与管理方式单一。通过座谈了解,当前对有关高端人才服务与管理方式还较为单一,仅限于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参加街道、社区组织的文体娱乐活动,参加退休前所在单位体检、慰问等一般服务方式。这些服务方式,与普通离退休干部职工差异不大,从社会角度看,没有体现出专门人才的特殊性;从退休单位角度看,没有体现出其在专业学术方面的权威性;从社区角度看,没有发挥出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分析原因,有的是因为对有关领域重视程度不高,如文史类的知名度没有书法绘画类高。有的是因为与退休前专业岗位不一致、所在单位在学术上服务不对口。还有的是“退休了就要给年轻人腾位置”的惯性思维,导致在服务学术方面彻底淡化。

三、对策建议

一是精准施策,搭建事业平台。一是破除年龄障碍。在充分尊重文化艺术人才成长规律及发挥高端人才作用的基础上,破除各项评奖中的年龄障碍及成绩有效期,减少行政干预和事务干扰,为老专家学者充分发挥作用提供良好条件。二是重点艺术人才重点使用。调动区内德艺双馨、德高望重的文化名家积极性,成立以他们为主的名家工作室,鼓励文史艺术名家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把搭建事业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作为联系服务重点,鼓励引导专家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勇于担当,敢于创新。

二是特殊支持,落实激励保障政策。在现有人才政策体系的基础上,为退休人员、“草根学者”专门开辟一项具有扶持奖励性质的人才政策,为那些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为我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贡献,但又无条件享受现有人才项目的高龄专家、“草根学者”提供人才政策方面的有效支持,开辟特事特办的渠道,协调解决文史艺术高龄高端人才遇到的实际困难,并通过挖掘,使专业人才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三是广泛宣传,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环境。人才服务机构应尊重相关高端人才的意见及其发展需要,营造崇尚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提高其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不断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引导和带动他们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