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28年“山海情”!闽宁携手促就业 绘出共同发展新图景
时间:2024年08月12日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举办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近日,记者来到宁夏银川、固原等地,聚焦“闽宁协作”这一持续了28年的“山海情”。多年来,闽宁两地不断加强劳务协作,福建企业赴宁投资建厂,宁夏点对点输送人员赴闽务工,切实推动了农村人口就业增收,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生动诠释了“民族一家亲”。
在位于宁夏闽宁镇闽宁产业园的一家制鞋厂里,马振梅正给工友们讲解运动鞋的缝制手法。这些工友都来自固原西吉县,移民搬迁后来到了闽宁镇,相似的背景和经历让她们彼此亲近,成了好姐妹。
十几年前,马振梅通过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前往福建晋江的鞋厂务工,学得一手好技术。这家福建籍企业在闽宁产业园投产后,马振梅通过招聘进入厂子,一上岗就担负起培训工人的重任。
28年来,闽宁劳务协作将两地各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宁夏丰富的资源为福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福建的产业优势也为宁夏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闽宁镇扶贫车间,包装组的承包人王文娟正在检查工人的生产情况。和马振梅一样,王文娟也曾通过政府组织到福建务工。在福建莆田,她被分配到生产计算机的厂子工作,不仅学到了生产技术,还学到了管理知识、开阔了眼界。回到宁夏后,王文娟承包了闽宁镇扶贫车间的包装业务,当上了老板。
“如果没有东西协作,我如果没有去福建,就没有今天的我,我的生活真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的姐妹们刚开始什么都不会,现在学着学着我们的衣服都出口了,销往全世界,我们都很有成就感。我们闽宁镇的女人很了不起,我们的衣服已经做得很棒了。”王文娟说。
这些在闽宁镇的福建籍企业,不仅帮助当地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还邀请福建的大学生支教团给孩子们上课,让工人们“上班带娃两不误”。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肖生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8年来两地人社部门累计组织了33万人次宁夏籍农村劳动力到福建务工。福建在宁企业6623家,援建帮扶车间409个,吸纳就业将近20多万人。闽宁两地守望相助,携手绘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幸福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