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专题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凤城儿女一家亲 共筑民族团结情——宁夏银川市共建各民族“亲如一家”美好家园

时间:2025年01月27日        来源:中国民族报


闽宁镇俯瞰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对“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给予充分肯定,让银川各族人民倍感温暖、深感振奋。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近年来,银川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守正创新,真抓实干,落实保障机制高效有力,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出新出彩,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不断夯实,各族群众交流互嵌广泛深入,勾勒出银川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画卷。

心理互嵌:阳光社区在“阳光石榴籽直播间”开展共享盛夏·品味端午·相约芒种’线上知识问答赛

践行全方位互嵌各民族血脉相融

在机关,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在行动”活动,广泛开展“百场万人”大宣讲,“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火热进行;在学校,“石榴花开校园、籽籽同心向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校校牵手石榴红”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榴’铸青春‘银’得未来”铸牢主题团(队)课受到青少年欢迎;在网络空间,“小宁大讲堂”、“手绘长图”等融媒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动漫短视频“圈粉”无数。这些是银川市在润物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个缩影,也是银川市长期坚持不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生动写照。

银川市积极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以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实施成效,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宣传教育不断出新出彩,推出“石榴籽”IP,培育打造“小宁大讲堂”、“银银带你看银川”等一批“银字号”融媒品牌,“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深化闽宁协作,共叙山海情深”等入选国家民委正确民族观实践典型案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四大创建”协调联动,“七进”活动纵深推进,全市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累计达到21个、自治区级202个。

感受文化滋养,构筑共有精神家园。银川市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统筹推进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所55个、站546个,启动“小宁大讲堂”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爱要一起”志愿品牌越擦越亮,各族群众参与文明实践蔚然成风。广场舞《塞上儿女心向党》斩获国家群众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书育人全过程,在青少年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和“寻找银川最强石榴仔”知识竞赛。《羊羊得意》和《幸福来自共产党》分别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和三等奖。

打造“塞上枫桥””石榴籽“”警务室等多元共治模式。

筑牢基础强保障改善民生增福祉

五渡桥村是掌政镇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从村民小组的队长,到五渡桥村党支部书记,郭新龙带着村里的各族群众一起种大棚、办企业、搞旅游、开酒厂……2003年起,五渡桥村建成了总占地2000余亩的三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年销售收入近亿元;2022年建成的五渡桥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每年既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30万元,还可以为结对发展的新创家园各族群众增加80万元收入。

五渡桥村的发展是银川市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激活集体经济的缩影。近年来,银川市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立足服务和改善民生,近3年累计为50家民贸民品企业贷款贴息2.2亿元,支持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5388万元。市财政坚持每年安排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1000万元,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量预计达5.5亿元,全市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0万元,助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生优先,惠泽百姓。银川市每年将80%以上的财力用在民生事业上,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看病就医、教育均衡、交通出行、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住房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实施民生“十心”实事,首推大病医保上不封顶和特困家庭救助制度,“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在全国推广,“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交通疏堵经验做法入选全国主题教育整改整治典型案例……发展成果正在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的民生“共需”,不断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共情”。

构建互嵌式发展格局,优化城乡结构融和共居。银川市顺应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特点,推动各民族群众交错而居、插花混居,摇号分配2.2万套保障性住房,插花式安置27.4万名政策性移民和自主迁徙移民,全市所有学校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所有企业平等招收各族员工,全面构建起了各族群众同小区共单元、同村庄共村组、同车间共班组、同学校共班级的互嵌式生活结构,推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良好环境。

叫响全国的“小宁大讲堂”的文宣品牌持续擦亮。


突出共建共治共享强化社会治理效能

前不久,银川市兴庆区宝庆社区云翠园小区水压出现问题,社区闻讯而动,成立民主协商小组,党支部书记、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物业公司负责人共商对策,解决居民用水难题。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银川这片民族团结的沃土上,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早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密不可分。近年来,银川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治理方法,探索形成“一核两端四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系统推进组织坚强、民主共治、安全法治、文明和谐、美丽幸福“五好社区”建设,创新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楼宇”党建共同体,培育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五红同创”、锦绣苑社区“小巷管家”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色品牌,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带给各族群众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村(社区)“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创新打造“塞上枫桥”派出所、“石榴籽”警务室,全面推进群防组织建设,在全市577个村(居)设立治安保卫委员会,3.5万群防力量助力守护平安银川。

紧扣多民族聚居市情,银川市创新打造“凤城儿女一家亲、民族和美共筑梦”市域创建品牌,常态化开展“心连心”“一家亲”等联谊交流、互帮互助活动,成立“同心联盟”“圆梦快递”等66个邻里互助、关爱帮扶、志愿服务品牌,组建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168家,打造贺兰山东麓旅游促进“三交”示范带和一批示范景区,让“同市经营、同区居住、同校学习、同院就医、同台娱乐、同享小康”成为常态。2019年12月,银川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年又实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全覆盖,民族团结成为银川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巍峨贺兰山见证着银川大地的沧桑巨变,滔滔黄河水讲述着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在银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嵌入各族人民的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各族儿女将继续牢记嘱托、接续奋斗,书写更加精彩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银川答卷。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