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新闻
塞上发展谱新篇——宁夏紧扣“铸牢”主线推动“六大建设”取得成效
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来源:中国民族报

“十四五”时期,宁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出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6个方面取得成效。
经济建设方面,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宁东基地成为西部首个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化工园区,吴忠仪表等3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特色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超过88%,全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政治建设方面,大力实施法治护航“铸牢”主线行动,把“铸牢”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等,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式”立法新路径。建立政策法规动态评估审核机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塞上枫桥”宁夏实践,有力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文化建设方面,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实施“四项工程”。在党员干部中实施培元固本工程,切实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青少年中实施夯基育苗工程,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石榴籽”思政课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实现全区高校全覆盖;在全社会实施凝心聚魂工程,把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宣传工作格局,以学铸魂,以文化心,以史育人;在研究领域实施正本清源工程,成立“铸牢”研究中心和研究院,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宁夏卷》。
社会建设方面,推进“红石榴”青少年交流品牌建设,坚持各族学生合校共读、混班混宿,携手福建省举办“闽宁花儿手拉手”等活动2000余场次,开展“宁港澳台一家亲”等活动,吸引5.3万名学生参与。推进“山海情”双向就业品牌建设,建成驻外劳动工作站88个、劳动基地48个,有组织、定向化劳务输出31.8万人。推进“中华情”旅游促融品牌建设,围绕主线升级“二十一景”,开发5条主题线路,西夏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推进“一家亲”互嵌式社区品牌建设,123万名移民群众互嵌共融,连续42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的氛围在全域彰显。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腾格里沙漠锁边工程全面收官,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列入中国十大案例,“草方格”治沙技术荣登联合国“环保500佳”案例。“四水四定”先行先试,跨省域水权交易等10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黄河宁夏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进出。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雪豹、华北豹在山林间频繁现身。
推进党的建设方面,坚持把“铸牢”主线贯穿干部选用管育带全过程,将“‘铸牢’行动特别坚定”作为干部能上能下、“担当作为好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把落实主线要求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作为发展党员政治审查、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铸牢”的坚强战斗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