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统战新闻

统战新闻

红寺堡区弘德村:搬出来的好日子 扎下根的幸福感

时间:2025年11月24日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11月20日,“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主题传播活动走进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来自全国的20余名媒体达人实地探访,切身感受移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在弘德村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华商报社大风新闻记者赵富军在“搬来的幸福生活”展区前驻足良久。当看到村民刘克瑞借助产业补贴建起牛棚、子女通过技能培训入职纺织厂的脱贫故事时,他深有感触地说:“从过去靠天吃饭到如今稳定就业,这样的脱贫路径让无数家庭真正过上了好日子。”自2020年开馆以来,这座承载着移民记忆与奋斗足迹的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各界参观者1842批次、44545人次。

弘德村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作为“十二五”生态移民村,弘德村的发展故事始于2012年。那一年,1480户、6515名贫困群众从同心县和原州区的5个乡镇27个行政村迁出,在这片曾经的荒漠之上落地扎根。

刘克瑞家的变迁正是全村移民群众生活改善的缩影:靠着产业补贴,他建起养殖圈棚发展养殖业;依托技能培训,儿子儿媳成为兴民纺织厂的技术工人,全家稳稳实现脱贫。

“如今的弘德村,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这些年,村‘两委’始终以党建为引领,蹚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就业稳民、百姓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大唐宁夏分公司派驻弘德村第一书记丁明感慨道。

一组数据清晰见证着弘德村的巨变: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1800元,攀升至2024年的18160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收益也达到254万元。

好日子不仅写在收入增长的账本上,更刻在村民绽放的笑容里。每天上午,鲁家窑燕宝卫生院内总是暖意融融。74岁的罗翠兰躺在理疗床上,惬意地享受着艾灸服务,脸上笑开了花:“以前干农活落下一身毛病,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理疗,真是太舒服了!”

这座保障着近万名群众就医需求的卫生院,曾获得196万元中烟帮扶资金用于改造升级,如今门诊、住院部及各类医技科室一应俱全。红寺堡镇卫生院副院长带队的专业团队入驻后,卫生院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仅今年1至10月,就完成门诊诊疗16648人次、住院299人次,提供中医理疗康复服务2513人次。

鲁家窑燕宝卫生院。

从产业兴旺到民生改善,从稳定就业到医疗提质,弘德村的全面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一项项“国字号”荣誉,成为这个移民村振兴成效最有力的注解。

弘德村的蝶变,更是红寺堡区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地处宁夏中部腹地的红寺堡区,作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区,27年间累计接纳西海固贫困群众23.5万人。该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搬迁、扎根、致富”为牵引,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代代建设者扎根荒漠、辛勤耕耘,用双手实现了从“荒漠孤烟”到“塞上绿洲”、从“贫困样本”到“脱贫样板”的跨越,移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