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大讲堂

学习大讲堂

逸士风韵——张伯驹散记

时间:2024年02月27日        来源:《中国新闻》报

张伯驹先生送过杨鲁安先生两幅书法,其中一副对联:“鲁酒三杯清客梦,庵花一径定禅居。”上款“鲁安世讲属”,下款“中州张伯驹时年七十有七”。时为1975年。另一幅是一首词,词曰:“漠漠轻烟谷雨天,海棠初是吐新妍。有情花事留春后,无限光阴驻梦边。斟醁醑,弄丝弦,去年人到又今年。载歌载舞承平世,同日霓裳咏众仙。”落款“调寄思佳客,庚申津沽看海棠赠鲁安世讲雅属,中州张伯驹时年八十又三。”时值1981年,两位先生莅津再会,张伯驹填《思佳客又赠杨鲁安》。他们都是书画家、收藏家,惺惺相惜,留下这雅词佳联。两幅字奇异高古,均属张伯驹先生自谓之“燕雀体”。我从杨鲁安先生问学书法篆刻期间,曾一睹真迹。

张伯驹的字因独创一格,人称鸟羽体。其实这字极高古,出自《禹王碑》。此碑原刻发现于衡山岣嵝峰,又称岣嵝碑,与黄帝陵、炎帝陵被文物保护界誉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禹王碑镌石崖壁,凡77字,末有寸楷书“右帝禹制”,字体为蝌蚪文,古异难识,历代书家基本上没有承续这种字体进行创作的。八大山人曾临写标注,进行研究。但他也没有用这种字体进行创作。此体难学难写,更别说形成一种常态化的书法风格了。可张伯驹先生做到了,而且写得自由自在,神采飞扬。刘海粟赞其字曰:“运笔如春蚕吐丝,笔笔中锋,夺人视线,温婉持重,飘逸酣畅,兼而有之,无浮躁藻饰之气。目前书坛无人继之。”

张伯驹天性聪慧,九岁就能赋诗,人称神童。早年助缘优渥,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读书多得难以胜数。一部《古文观止》可以倒背如流。二十岁时,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便已经读完了四遍。三百五十四卷的《资治通鉴》他可以从头到尾如数家珍。唐宋诗词,脱口而出,便有一两千首。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之天资超逸,成就了一位翰墨从容,心境淡泊,翛然尘世的高逸之士。

张伯驹曾入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学习,进入军界,历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后曾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部任提调参议等职。因不满军阀混战,投身金融界,历任盐业银行总管理处稽核,南京盐业银行经理、常务董事,秦陇实业银行经理等职。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议、河北省政府顾问、华北文法学院国文系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美术分会理事长等职。1947年6月,他在北平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北平临时委员会委员。北平解放后,曾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副社长、北京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副主任理事、北京棋艺研究社理事兼总干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文化部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公私合营银行联合会董事、第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财务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委员、联络委员会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62年起任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1972年,周恩来指示聘任他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晚年担任过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京华艺术学会名誉会长、北京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昆曲研习社顾问、民盟中央文教委员等职。1982年,张伯驹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启功说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他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1956年,他与夫人潘素将自家珍藏三十余年的上千件书画悉数捐赠故宫博物院。其中包括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頫《千字文》等国宝。政府为此特批二十万元奖金,张伯驹却婉言拒绝。须知,当年为了这些收藏,他曾不惜一切代价。仅举一例,一件《游春图》让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不得不变卖北京弓弦胡同的一处宅院和潘素的金银首饰。这都是为了兑现其“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的心愿。

张伯驹倾尽家财收藏书画珍宝,捐赠国家,让世人共享,视之为“烟云过眼”。其心胸之博大,可谓海阔天空,涵容古今。他的泰然、淡然、超然体现的是自由精神、独立意志,固守的是知识分子做人的根本。他云间野鹤、世外散仙的潇散,饱含的是千古不灭的人文情怀。他骨子里是一个地道本真的文人。

刘朝侠/文(作者系内蒙古民进开明画院院长)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