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夏区坚持打好四张“团结”牌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时间:2022年01月13日 来源:西夏发布
近年来,西夏区坚持打好四张“团结”牌,突出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西夏区各族人民心中牢固树立。
讲好“团结”课,让宣传教育“活”起来。抓实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将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级党组织学习重点内容,建立“一把手”领学、分专题研学、报告会导学等“七学并举”机制,组建“睦邻微课堂”“乐邻好声音”等基层宣讲队伍,创新“同安之声广播e站”“红石榴快板”“手绘漫画”“微视频”等宣传宣讲载体,联合北方民族大学在中小学开展“百场万人”思政课、主题班日宣讲活动,以听得懂、拉家常、文艺+等为特点,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入耳眼、深入人心。培植“团结”情,让精神铸魂“潮”起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在各族群众中扎实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深化“四史教育”,打造“宁风馆”“三线记忆馆”“三线建设记忆巷”“侨+大院”等一批具有西夏区文化特色的多元融合平台,形成了以宁夏解放纪念碑为主阵地,以“三线”建设精神为拓展面的红色资源教育体系,把文物史料转化为“教材”,把英烈模范转化为“教师”,把文化记忆转化为“影像”,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从伟大建党精神谱系中感悟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汲取丰厚营养、砥砺精神品格,用共同理想信念赓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
种好“团结”树,让文化认同“靓”起来。立足“中国贺兰砚之乡”“文旅融合示范区”“中华诗词之乡”等基础优势,持续放大西夏区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举办全国文房四宝贺兰砚雕刻技能大赛、银川市贺兰砚文旅商品创意大赛及获奖作品巡展等,深度挖掘西夏区贺兰山地域文化资源,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挖掘、保护开发民间非遗产业,剪纸、十字绣等传统手工艺品受到各族群众追捧,《贺兰山盛典》等文旅节目引关注,天籁艺术村、非遗文创艺术街区成为文化新地标。
呵护“团结”花,让社会风气“淳”起来。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创建工作,激发各族群众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共同体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在点点滴滴中体现。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大幅减少,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正向着现代文明有力迈进。